厦门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(2013年)
厦门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揭晓,我校10项成果获表彰,其中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,三等奖6项。
一、理论类经济与管理(专著部分) |
成果名称 |
作者 |
奖项 |
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知识型人才管理研究 |
张向前 (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) |
三等奖 |
理论类经济与管理(论文部分) |
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 |
赵昕东、耿鹏 (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) |
二等奖 |
二、理论类文史哲(专著部分) |
成果名称 |
作者 |
奖项 |
南音科学技术思想论稿 |
吴鸿雅 (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 |
三等奖 |
理论类文史哲(论文部分) |
存在论哲学的两个向度: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自由观比较研究 |
李志强 (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) |
二等奖 |
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|
许斗斗 (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 |
二等奖 |
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探析 |
曾文婷 (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 |
三等奖 |
理论类政治与法律(论文部分) |
重归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体系:弗兰克的“世界体系”论辨析 |
吴苑华 (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 |
三等奖 |
五、理论类综合(专著部分) |
成果名称 |
作者 |
奖项 |
理论类综合(论文部分) |
大型体育赛事隐性市场行为模式研究——组织管理学视角且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论证 |
邢尊明 (华侨大学体育学院) |
一等奖 |
南音的交响化研究——以郭祖荣第七交响曲为例 |
檀革胜 (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) |
三等奖 |
六、对策研究类经济(论文部分) |
成果名称 |
作者 |
奖项 |
基于复合DEA和Malmquist指数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|
陈燕武 (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) |
三等奖 |
厦门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(2016年)
厦门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揭晓,我校19项成果获表彰,其中一等奖3项,二等奖4项,三等奖12项。
著作部分 |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作者 |
单位 |
奖项 |
1 |
顾客服务体系的界面管理研究 |
谢朝武 |
旅游学院 |
一等奖 |
2 |
中国“十三五”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 |
张向前 |
发展规划处 |
二等奖 |
3 |
网络原创视频艺术研究 |
王桂亭 |
文学院 |
二等奖 |
4 |
中庸原论:儒家情感形上学之创发与潜变 |
杨少涵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5 |
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 |
刘文辉 |
新闻与传播学院 |
三等奖 |
6 |
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——基督教与福建民间信仰共处关系研究 |
范正义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论文部分 |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作者 |
单位 |
奖项 |
1 |
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对西沙、南沙群岛主权维护的应对 |
王静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一等奖 |
2 |
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政策实践、配置风险及效率改进——基于8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实证调查及分析 |
邢尊明、周良君 |
体育学院 |
一等奖 |
3 |
南海九小岛事件与中法日之间的交涉 |
郭渊 |
中国海外发展研究中心 |
二等奖 |
4 |
环境美德伦理视域中“雾霾”的道德责任考量 |
陈庆超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二等奖 |
5 |
消除股息所得经济性重复课税的若干方案研究 |
杨默如、李平 |
发展规划处 |
三等奖 |
6 |
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传递、出口商品价格与依市定价(PTM)行为研究 |
项后军、许磊 |
统计学院 |
三等奖 |
7 |
家庭:作为生活主体存在空间之价值论旨趣 |
王福民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8 |
礼乐哲学论纲 |
冯兵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9 |
从经典诠释到秩序建构——以王莽依经改制为中心 |
曹婉丰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10 |
论马克思的生产、技术与生态思想 |
许斗斗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11 |
近代“自我拯救”政治的困境与神学复活 |
林壮青 |
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|
三等奖 |
12 |
印尼华人家庭语言使用与文化认同分析——印尼雅加达500余名新生代华裔的调查研究 |
沈玲 |
华文学院 |
三等奖 |
13 |
近代鼓浪屿的体育文化 |
邢尊明、詹朝霞 |
体育学院 |
三等奖 |
|
|
|
|
|
|
|